• <tr id="66666"><code id="66666"></code></tr>
  • <legend id="66666"></legend>
  • <tr id="66666"><input id="66666"></input></tr>
    <tr id="66666"></tr>
  • 欢迎进入贝士德仪器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!
    技术文章
    首页 > 技术文章 > 氮吸附比表面积测试的吸附原理

    氮吸附比表面积测试的吸附原理

     更新时间:2014-09-26 点击量:1941

    1)气体与清洁固体表面接触时,在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,这种现象称为吸附;

    2)吸附气体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;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;

    3)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,其不同特征如下

     

    化学吸附

    物理吸附

    吸附热

    较大

    较小

    吸附速率

    需要活化,速率慢

    不需要活化,速率快

    发生温度

    高于气体液化点

    接近气体液化点

    选择性

    有选择性

    无选择性

    吸附层

    单层

    多层

    可逆性

    不可逆

    可逆

    4)吸附平衡:固体表面的气体浓度增加为吸附过程,浓度减少为脱附过程;当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时,固体表面上的气体量维持不变,称为吸附平衡。

    5)等温吸附线:在恒定温度下,对应与一定的吸附质压力,固体表面上只能存在一定量的吸附气体,通过改变吸附质压力,可得一系列吸附量,吸附量随压力而变的曲线称为等温吸附曲线。

    6)五种等温吸附线:

    Ⅰ型:对应于含有甚小孔的一些物质,如活性碳、硅胶、沸石等,平台对应与小孔*被凝

    聚液充满;

    Ⅱ型:S型,在低压处有拐点,相当于单分子层吸附的完成,在孔径大于20nm时常遇到,

    其孔径无上限;

    Ⅲ型:在整个压力范围,曲线向下凸,无拐点,甚为少见;

    Ⅳ型:与Ⅱ型相似,在高压区,发生毛细凝聚现象,脱附时可见滞后现象;

    Ⅴ型:少见;

    等温线的形状与吸附质和吸附剂的本性相关,可得吸附质和吸附剂性质的信息,如Ⅱ型和Ⅳ型可计算固体比表面积,Ⅳ型中等孔(2~50nm)的特征,用于中孔的孔径分布计算。

    久久亚洲熟女cc98cm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